“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这一规定,道出了人民法院在捍卫公正、弘扬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
原标题:用公开促进公正和法治:小小法槌敲出公序良俗
小小法槌敲出公序良俗
——人民法院“用公开促公正建设核心价值”主题教育活动综述
“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这一规定,道出了人民法院在捍卫公正、弘扬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
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联合开展“用公开促公正建设核心价值”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依托以审判执行为中心的司法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统筹促进司法公正与自身公正司法的关系,提升司法公信力,用法律法规和公正司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用公开促进公正和法治
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法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司法服务深度融合,开创了司法公开和诉讼服务新途径。
2015年11月,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网上拍卖一个采石场,评估价为209万元,最终以1179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464%,不仅节省了拍卖佣金,还最大限度实现了债权。
“通过淘宝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公开拍卖,彻底避免了拍卖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实现了司法公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
截至2015年11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总访问量达87万次,最高人民法院新收9090个案件的审判流程信息已全部向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公开,公开信息项18.66万余项。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文书1170万余份,总访问量达到3.42亿人次。中国执行信息网累计公布执行信息5068万条,提供执行案件信息查询3380万人次。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更加定型、更加完善。
与前些年立案排长队相比,“互联网+诉讼服务”为当事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指尖化服务。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网开通,提供网上立案、网上案件查询、诉讼费缴纳、远程视频接访等服务。12368诉讼服务热线开通,实行一号打通,全部提供人工接听处理。他们还开发档案电子化系统,在诉讼服务中心增设电子阅档室,方便当事人高效、快捷查询电子档案。
如今,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粉丝已突破2650万人,近3300个法院已开通官方微博;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第一时间向社会传递人民法院重点新闻和重要案件庭审情况等司法信息,已发布视频1866条,总时长1.5万分钟,总用户数超过63.7万人。
“新时期,信息化服务依法治国战略的职责更加重大。”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表示,到2017年底,由“网络法院”“阳光法院”和“智能法院”组成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将建成,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服务法院司法改革。
在审判中实现公序良俗
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肩负着通过审判维护公共秩序,彰显善良风俗的职责。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各级法院公正司法,在一个个案件的审判中实现公序良俗。
2015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入选。
“人民法院将树立环境侵权诉讼精品审判理念,引导社会公众依法维护环境权益,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旭光说。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社会关注度高,易发多发,通过法官释法,可以帮助全社会引以为戒。”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锋说,通过这些鲜活案例,可以进一步通过司法的引领、示范功能,保障和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序良俗。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关系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大事。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发挥环境司法职能,探索完善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守护碧水蓝天。
2015年6月,福建长汀法院审结生猪养殖污染汀江流域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促成被告自动拆除养殖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恢复原地植被,均实现审判一件案、恢复一片绿的良好效果。在福建龙岩,218件案件适用生态修复补偿,恢复造林9000余亩,昔日“挂白”青山又重披“绿装”。
岁末年初,涉民生类案件的执行情况牵动人心。2015年12月30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来到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一建筑工地,为50余名农民工兑付500余万元工资款。2015年11月20日至12月4日的半月间,河南全省法院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6717件,涉及农民工10300人,涉案金额3.14亿元;已审结1387件,执结449件,人民法院的公正裁判和强力执行,给失信违法之人以惩戒,还弱势群众以公道。(徐隽)
中国法院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