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消息,“深圳干部须报备8小时外情况,官员称没有安全感”,不禁引人思考。难道让干部活动在阳光下就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如果干部自身行为端正,又何怕在阳光下行走?
深圳“8小时外”监管的初衷,在于维护干部的公众形象和防止利益冲突,监管涉及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这实际上就是监督干部是否在“8小时外”仍然严格约束自己的问题。
一些干部认为“8小时外”监管让自己没有安全感,不外乎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自身不正,干部自身的作风还有待改善,怕被监督;二是圈子不净,部分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不严,恐有包庇、纵容之嫌。
随着以反对“四风”为重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各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并未彻底扫清。可见长期以外部监督、教育为形式的“他律”,对干部的作风矫正效果有限,干部作风转变还需要“自律”做支撑。
如今社会舆论监督越来越有力,部分干部的“偶尔性违规”一经曝光,将严重破坏整个干部队伍的公众形象。“8小时外”监管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办法,将领导干部的“圈子”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结合,以“他律”的方式倒逼干部“自律”。一方面可以让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身份、责任,更加“严以律己”;另一方面,将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干部的公众形象。
领导干部应该形成用社会舆论约束自身行为的意识,养成接受监督的习惯,严以修身,以身垂范。领导干部也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要严格用“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净化自己的“圈子”,无论是在纪委、媒体或社会舆论的监督下,每位干部都是“安全”的。领导干部的“安全感”应该来源于自身的优良作风,源于“做人要实”,源于问心无愧。(作者 :罗环)
中国公共公众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